关于印发园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
||
|
||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文件 |
||
|
||
|
||
试点小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为加快推进园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探索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缓解终端处置压力。根据苏州市政府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求,并结合园区实际,现将园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水巷邻里垃圾分类试点实施方案》、《金湖湾垃圾分类试点实施方案》、《菁英公寓垃圾分类试点实施方案》、《园区十中厨余垃圾分类试点实施方案》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16年7月1日
|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16年7月6日印发 |
共印:5份
8
水巷邻里垃圾分类试点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建设,探索垃圾源头减量模式和途径,缓解垃圾焚烧和填埋终端处置设施建设压力,根据市政府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求,我区将在金湖湾、水巷邻里、菁英公寓等三个居民小区及园区十中重点开展以厨余垃圾分类为重点的垃圾分类减量区级试点工作。为提高试点工作效率,确保试点效果,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试点小区基本情况
水巷邻里位于工业园区金鸡湖路1号,住宅类型由别墅、多层和小高层组成。本次试点范围为别墅、高层、多层住宅区,其中别墅区有独栋别墅5幢、联排别墅8幢,多层住宅8幢(4层)和小高层住宅28幢(7-13层),共515户。本次试点范围为整个住宅区。
二、试点工作目标
在开展垃圾分类四分法的基础上,以厨余垃圾分类及就地处理为目标,通过一年左右时间的试点,达到试点小区生活垃圾减量20%以上的目标。
三、责任分工
本次试点的现场工作主要由工业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园区市政服务集团、园区湖西社工委、水巷社区、晋合物业等单位和企业负责,各单位和企业主要责任分工如下:
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总体方案及经费使用的审核、协调、监管等工作。
园区市政服务集团:负责方案的起草和日常运行的推进、协助监管工作,督促做好厨余垃圾的处置及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的收运等相关工作。
园区湖西社工委:负责方案的日常推进及沟通工作,以及做好试点宣传发动工作。
水巷社区:配合做好上级下达的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主要负责社区志愿者的招募、活动场地的安排等宣传工作。
晋合物业:负责具体实施小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包括厨余垃圾收集和处置设施的管理维护、厨余垃圾的收运及处置工作,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收运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四、分类模式
在试点小区将生活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及其他垃圾四类。
有害垃圾:含有害物质,需要特殊安全处理的垃圾,包括各种充电电池、钮扣电池、手机电池(不包括普通干电池);废弃节能灯、日光灯灯管;废弃日用化学品(消毒液、洗涤剂、杀虫剂、油漆(桶)、化学溶剂等);废弃电子产品(废弃手机、收音机、电路板等);其他产品成分中标有含汞、铅、镉等重金属元素的废弃物(水银温度计、血压计等)。
可回收物: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织物等。
厨余垃圾:居民家庭中产生的剩菜剩饭、食物残余、食品加工废料和废弃食用油脂等。
其他垃圾:日常生活垃圾中除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之外的其他垃圾,如使用过的各类卫生纸和餐巾纸、带有塑料或蜡质衬里的纸张和纸盒等。
五、试点运行模式
1.厨余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流程
投放:本次试点为试点小区所有居民家庭免费配置厨余垃圾桶1个,每户每天发放厨余垃圾袋1个。居民在家庭将产生的厨余垃圾投放至家用厨余垃圾桶的垃圾袋中,在每天的不同时段连袋投放至楼道中的灰色厨余垃圾桶内。
收运:物业公司安排人工每日2-3次定时到楼道收集厨余垃圾,收集时将套在厨余垃圾桶上的垃圾袋直接收集至收集车,并将新的垃圾袋套装在厨余垃圾桶上。收集后运至小区内的厨余垃圾就地处理机房。
处置:物业公司安排人工采用资源型厨余垃圾处理机对居民小区的厨余垃圾进行就地处置,生产出有机肥原料用于绿化。
2.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流程
投放:一是直接投放至楼道(单元楼地下室)绿色可回收物桶内;二是委托专业公司收购;三是暂存在家中,参加每月在小区举行的可回收物现场出售活动。可回收物中的废旧织物需单独投放至小区出入口的废旧织物回收箱。
收运:物业公司安排人工每日1次定时到楼道(单元楼地下室)收集可回收物,收集时将套在可回收物桶上的垃圾袋直接收集至收集车,并将新的垃圾袋套装在可回收物桶上。物业每月组织1次可回收物的现场回收活动。投放至织物回收箱中的织物,由织物回收企业进行收集。
处置:收集后的可回收物由市政服务集团委托有资质企业直接运至园区可回收物存储点,再交由苏再投公司处置。
3.有害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流程
投放:一是投放至楼道有害垃圾桶中;二是暂存在家中,参加每月在小区举行的有害垃圾有奖兑换活动。
收运:物业公司安排人工每日1次定时到楼道收集有害垃圾,收集时将套在有害垃圾桶上的垃圾袋直接收集至收集车,并将新的垃圾袋套装在有害垃圾桶上。物业每月组织1次有害垃圾的现场回收活动。
处置:收集后的有害垃圾由市政服务集团委托有资质企业直接运至园区有害垃圾存储点,交由市市容市政管理局统一安全处置。
4.其他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
投放:居民在家庭将产生的其他垃圾投放至自己原有垃圾桶中。根据每个家庭的投放习惯,在每天的不同时段将其他垃圾投放至楼道蓝色其他垃圾桶内。
收集:物业公司安排人工每日2-3次定时到楼道收集其他垃圾,收集时将套在其他垃圾桶上的垃圾袋直接收集至收集车,并将新的垃圾袋套装在其他垃圾桶上。收集后的其他垃圾运至小区内的其他垃圾转运点存放。
处置:由物业委托环卫企业运至园区垃圾转运站,交由市市容市政管理局统一安全处置。
六、试点投入项目
1.硬件维护:包括生化处理机日常维护、保养费用;垃圾房增添除臭设备以及夏季蚊蝇消杀设施;
2.日常运行:包括生化处理机微生物发酵菌种的定期更新,以及机器运行水电费用成本;
3.人工补贴:增设专人(2名)负责对各楼层的垃圾投放、分类情况进行查看、评分、统计工作,以及配合后期收运、处置及分类设施维护、宣传等工作的开展;
4.宣传奖励:根据试点小区居民日常厨余垃圾分类的统计情况,进行季度性和年终的评比,分设季度性奖励和年终评比大奖。
5.分类设施:
(1)家用垃圾桶及垃圾袋:为培养投放意识,向试点小区居民家中发放厨余垃圾桶1个,同时每户每日发放家用厨余垃圾袋1个。
(2)分类垃圾桶及垃圾袋:在试点小区现有分类垃圾桶的基础上,考虑适当增设和更换部分分类垃圾桶,同时配备适量的配套垃圾袋。
七、试点宣传及评价
为了引导居民养成自觉分类的习惯,由社区、物业、志愿者等相关人员进行入户宣传,讲解分类投放、收运、处置及评比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分类以后,根据分类情况,有针对性的上门走访居民,讲解投放方式,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重点对分类不准确的居民进行宣讲。通过季度、年度评比奖励的方式,引导市民主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做好奖励物质发放的登记。
物业对每天处理的厨余垃圾进行计量(计量数据包括收集到的厨余垃圾数量,分拣出的其他垃圾的数量,滤水后的厨余垃圾的数量,每天产生的有机肥料数量),做好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及可回收物的数量记录工作。
物业每半年度需对垃圾分类试点期间所有环节的经费进行核算,并提交分析总结报告。
8
水巷邻里垃圾分类试点经费安排一览表 |
|||||||||
序号 |
项目 |
内容 |
说明 |
数量 |
单位 |
单价 |
小计 |
合计 |
备注 |
1 |
硬件维护 |
生化机日常维保 |
生化机日常维修保养费用 |
1 |
项 |
30000 |
30000 |
110000 |
区财政补贴, |
垃圾房除臭设备 |
增添除臭设备及夏季蚊蝇消杀措施 |
||||||||
2 |
日常运行 |
生化机添加剂更换 |
微生物发酵菌种更新 |
1 |
项 |
20000 |
20000 |
||
水电费用 |
运行耗能 |
||||||||
3 |
人工补贴 |
人工增加费用 |
负责日常收运、查看、评分、统计等工作 |
2 |
人 |
30000 |
60000 |
||
4 |
宣传奖励 |
季度性奖励 |
季度性评比奖励 |
1 |
项 |
|
|
20400 |
已纳入2016年度园区生活垃圾分类物资采购范围 |
年终评比奖励 |
年终评定优秀分类居民奖励 |
||||||||
5 |
分类设施 |
家用垃圾桶 |
每户发放家用厨余垃圾桶1个 |
515 |
户 |
40 |
20600 |
60770 |
|
家用垃圾袋 |
每户每天发放家用垃圾袋1个(全年按400个计) |
200850 |
个 |
0.2 |
40170 |
||||
垃圾桶更新 |
240L(其他垃圾) |
30 |
个 |
380 |
11400 |
22450 |
|||
垃圾袋 |
垃圾桶套装(120L) |
13000 |
个 |
0.85 |
11050 |
8
金湖湾垃圾分类试点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建设,探索垃圾源头减量模式和途径,缓解垃圾焚烧和填埋终端处置设施建设压力,根据市政府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求,我区将在金湖湾、水巷邻里、菁英公寓三个居民小区及园区十中重点开展以厨余垃圾分类为重点的垃圾分类减量区级试点工作。为提高试点工作效率,确保试点效果,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试点小区基本情况
金湖湾位于工业园区南施街188号,住宅类型为高层住宅,总户数725户,其中常住户数约650户,其中外籍人士户数约185户。本次试点范围为整个住宅区。
二、试点工作目标
在开展垃圾分类四分法的基础上,以厨余垃圾分类及就地处理为目标,通过一年左右时间的试点,达到试点小区生活垃圾减量20%以上的目标。
三、责任分工
本次试点的现场工作主要由工业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园区市政服务集团、园区湖东社工委、湖畔天城社区、晋合物业等单位和企业负责,各单位和企业主要责任分工如下:
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总体方案及经费使用的审核、协调、监管等工作。
园区市政服务集团:负责方案的起草和日常运行的推进、协助监管工作,督促做好厨余垃圾的处置及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的收运等相关工作。
园区湖东社工委:负责方案的日常管理及沟通工作,以及试点宣传发动工作。
湖畔天城社区:配合做好上级下达的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主要负责社区志愿者的招募、活动场地的安排等宣传工作。
晋合物业:负责具体实施小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包括厨余垃圾收集和处置设施的管理维护、厨余垃圾的收运及处置工作,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收运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四、分类模式
在试点小区将生活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及其他垃圾四类。
有害垃圾:含有害物质,需要特殊安全处理的垃圾,包括各种充电电池、钮扣电池、手机电池(不包括普通干电池);废弃节能灯、日光灯灯管;废弃日用化学品(消毒液、洗涤剂、杀虫剂、油漆(桶)、化学溶剂等);废弃电子产品(废弃手机、收音机、电路板等);其他产品成分中标有含汞、铅、镉等重金属元素的废弃物(水银温度计、血压计等)。
可回收物: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织物等。
厨余垃圾:居民家庭中产生的剩菜剩饭、食物残余、食品加工废料和废弃食用油脂等。
其他垃圾:日常生活垃圾中除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之外的其他垃圾,如使用过的各类卫生纸和餐巾纸、带有塑料或蜡质衬里的纸张和纸盒等。
五、试点运行模式
1.厨余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流程
投放:本次试点为试点小区所有居民家庭免费配置厨余垃圾桶1个,每户每天发放厨余垃圾袋1个。居民在家庭将产生的厨余垃圾投放至家用厨余垃圾桶的垃圾袋中,在每天的不同时段连袋投放至楼道中的灰色厨余垃圾桶内。
收运:物业公司安排人工每日2-3次定时到楼道收集厨余垃圾,收集时将套在厨余垃圾桶上的垃圾袋直接收集至收集车,并将新的垃圾袋套装在厨余垃圾桶上。收集后运至小区内的厨余垃圾就地处理机房。
处置:物业公司安排人工采用资源型厨余垃圾处理机对居民小区的厨余垃圾进行就地处置,生产出有机肥原料用于绿化。
2.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流程
投放:一是直接投放至楼道(单元楼地下室)绿色可回收物桶内;二是委托专业公司收购;三是暂存在家中,参加每月在小区举行的可回收物现场出售活动。可回收物中的废旧织物需单独投放至小区出入口的废旧织物回收箱。
收运:物业公司安排人工每日1次定时到楼道(单元楼地下室)收集可回收物,收集时将套在可回收物桶上的垃圾袋直接收集至收集车,并将新的垃圾袋套装在可回收物桶上。物业每月组织1次可回收物的现场回收活动。投放至织物回收箱中的织物,由织物回收企业进行收集。
处置:收集后的可回收物由市政服务集团委托有资质企业直接运至园区可回收物存储点,再交由苏再投公司处置。
3.有害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流程
投放:一是投放至楼道有害垃圾桶中;二是暂存在家中,参加每月在小区举行的有害垃圾有奖兑换活动。
收运:物业公司安排人工每日1次定时到楼道(单元楼地下室)收集有害垃圾,收集时将套在有害垃圾桶上的垃圾袋直接收集至收集车,并将新的垃圾袋套装在有害垃圾桶上。物业每月组织1次有害垃圾的现场回收活动。
处置:收集后的有害垃圾由市政服务集团委托有资质企业直接运至园区有害垃圾存储点,交由市市容市政管理局统一安全处置。
4.其他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
投放:居民在家庭将产生的其他垃圾投放至自己原有垃圾桶中。根据每个家庭的投放习惯,在每天的不同时段将其他垃圾投放至楼道蓝色其他垃圾桶内。
收集:物业公司安排人工每日2-3次定时到楼道收集其他垃圾,收集时将套在其他垃圾桶上的垃圾袋直接收集至收集车,并将新的垃圾袋套装在其他垃圾桶上。收集后的其他垃圾运至小区内的其他垃圾转运点存放。
处置:由物业委托环卫企业运至园区垃圾转运站,交由市市容市政管理局统一安全处置。
六、试点投入项目
1.硬件维护:包括生化处理机日常维护、保养费用;垃圾房增添除臭设备以及夏季蚊蝇消杀设施;
2.日常运行:包括生化处理机微生物发酵菌种的定期更新,以及机器运行水电费用成本;
3.人工补贴:增设专人(2名)负责对各楼层的垃圾投放、分类情况进行查看、评分、统计工作,以及配合后期收运、处置及分类设施维护、宣传等工作的开展;
4.宣传奖励:根据试点小区居民日常厨余垃圾分类的统计情况,进行季度性和年终的评比,分设季度性奖励和年终评比大奖。
5.分类设施:
(1)家用垃圾桶及垃圾袋:为培养投放意识,向试点小区居民家中发放厨余垃圾桶1个,同时每户每日发放家用厨余垃圾袋1个。
(2)分类垃圾桶及垃圾袋:在试点小区现有分类垃圾桶的基础上,考虑适当增设和更换部分分类垃圾桶,同时配备适量的配套垃圾袋。
七、试点宣传及评价
为了引导居民养成自觉分类的习惯,由社区、物业、志愿者等相关人员进行入户宣传,讲解分类投放、收运、处置及评比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分类以后,根据分类情况,有针对性的上门走访居民,讲解投放方式,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重点对分类不准确的居民进行宣讲。通过季度、年度评比奖励的方式,引导市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做好奖励物质发放的登记。
物业对每天处理的厨余垃圾进行计量(计量数据包括收集到的厨余垃圾数量,分拣出的其他垃圾的数量,滤水后的厨余垃圾的数量,每天产生的有机肥料数量),做好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及可回收物的数量记录工作。
物业每半年度需对垃圾分类试点期间所有环节的经费进行核算,并提交分析总结报告。
14
金湖湾垃圾分类试点经费安排一览表 |
|||||||||
序号 |
项目 |
内容 |
说明 |
数量 |
单位 |
单价 |
小计 |
合计 |
备注 |
1 |
硬件维护 |
生化机日常维保 |
生化机日常维修保养费用 |
1 |
项 |
30000 |
30000 |
110000 |
区财政补贴, |
垃圾房除臭设备 |
增添除臭设备及夏季蚊蝇消杀措施 |
||||||||
2 |
日常运行 |
生化机添加剂更换 |
微生物发酵菌种更新 |
1 |
项 |
20000 |
20000 |
||
水电费用 |
运行耗能 |
||||||||
3 |
人工补贴 |
人工增加费用 |
负责日常收运、查看、评分、统计等工作 |
2 |
人 |
30000 |
60000 |
||
4 |
宣传奖励 |
季度性奖励 |
季度性评比奖励 |
1 |
项 |
|
|
28600 |
已纳入2016年度园区生活垃圾分类物资采购范围 |
年终评比奖励 |
年终评定优秀分类居民奖励 |
||||||||
5 |
分类设施 |
家用垃圾桶 |
每户发放家用厨余垃圾桶1个 |
725 |
户 |
40 |
29000 |
85550 |
|
家用垃圾袋 |
每户每天发放家用垃圾袋1个(全年按400个计) |
282750 |
个 |
0.2 |
56550 |
||||
垃圾桶更新 |
120L(其他垃圾桶) |
20 |
个 |
280 |
5600 |
105350 |
|||
240L(可回收、其他垃圾、厨余垃圾) |
100 |
个 |
380 |
38000 |
|||||
垃圾袋 |
垃圾桶套装(240L) |
65000 |
个 |
0.95 |
61750 |
14
菁英公寓垃圾分类试点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建设,探索垃圾源头减量模式和途径,缓解垃圾焚烧和填埋终端处置设施建设压力,根据市政府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求,我区将在金湖湾、水巷邻里、菁英公寓三个居民小区及园区十中重点开展以厨余垃圾分类为重点的垃圾分类减量区级试点工作。为提高试点工作效率,确保试点效果,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试点小区基本情况
菁英公寓座落于苏州工业园区科教创新区启月街1号。住宅类型为高层住宅,本次试点在小区内部开展四分法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在20幢、21幢、22幢(简单家庭户,共252户)开展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试点工作。
二、试点工作目标
在开展垃圾分类四分法的基础上,以厨余垃圾分类及就地处理为目标,通过一年左右时间的试点,达到试点小区生活垃圾减量20%以上的目标。
三、责任分工
本次试点的现场工作主要由工业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园区市政服务集团、园区科教创新区社区服务管理中心、菁英公寓社区居委会、和乔物业等单位和企业负责,各单位和企业主要责任分工如下:
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总体方案及经费使用的审核、协调、监管等工作。
园区市政服务集团:负责方案的起草和日常运行的推进、协助监管工作,督促做好厨余垃圾的处置及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的收运等相关工作。
园区湖东社工委:负责方案的日常管理及沟通工作,以及试点宣传发动工作。
菁英公寓社区居委会:配合做好上级下达的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主要负责社区志愿者的招募、活动场地的安排等宣传工作。
和乔物业:负责具体实施小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包括厨余垃圾收集和处置设施的管理维护、厨余垃圾的收运及处置工作,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收运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四、分类模式
在试点小区将生活垃圾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及其他垃圾四类。
有害垃圾:含有害物质,需要特殊安全处理的垃圾,包括各种充电电池、钮扣电池、手机电池(不包括普通干电池);废弃节能灯、日光灯灯管;废弃日用化学品(消毒液、洗涤剂、杀虫剂、油漆(桶)、化学溶剂等);废弃电子产品(废弃手机、收音机、电路板等);其他产品成分中标有含汞、铅、镉等重金属元素的废弃物(水银温度计、血压计等)。
可回收物: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织物等。
厨余垃圾:居民家庭中产生的剩菜剩饭、食物残余、食品加工废料和废弃食用油脂等。
其他垃圾:日常生活垃圾中除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之外的其他垃圾,如使用过的各类卫生纸和餐巾纸、带有塑料或蜡质衬里的纸张和纸盒等。
五、试点运行模式
1.厨余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流程
投放:本次试点为试点区域所有居民家庭免费配置厨余垃圾桶1个,每户每天发放厨余垃圾袋1个。居民在家庭将产生的厨余垃圾投放至家用厨余垃圾桶的垃圾袋中,在每天的7:00-9:00、18:00-20:00两个时段将垃圾连袋投放至单元楼下的灰色厨余垃圾桶内。
收运:物业公司安排人工每日2次定时到试点区域单元楼下收集厨余垃圾,收集时将套在厨余垃圾桶上的垃圾袋直接收集至收集车,并将新的垃圾袋套装在厨余垃圾桶上。收集后运至小区内的厨余垃圾就地处理机房。
处置:物业公司安排人工采用资源型厨余垃圾处理机对居民小区的厨余垃圾进行就地处置,生产出有机肥原料用于绿化。
2.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流程
投放:一是直接投放至小区内绿色可回收物桶内;二是委托专业公司收购;三是暂存在家中,参加每月在小区举行的可回收物现场出售活动。可回收物中的废旧织物需单独投放至小区出入口的废旧织物回收箱。
收运:物业公司安排人工每日1次定时在小区内收集可回收物,收集时将套在可回收物桶上的垃圾袋直接收集至收集车,并将新的垃圾袋套装在可回收物桶上。物业每月组织1次可回收物的现场回收活动。投放至织物回收箱中的织物,由织物回收企业进行收集。
处置:收集后的可回收物由市政服务集团委托有资质企业直接运至园区可回收物存储点,再交由苏再投公司处置。
3.有害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流程
投放:一是投放至小区内有害垃圾桶中;二是暂存在家中,参加每月在小区举行的有害垃圾有奖兑换活动。
收运:物业公司安排人工每日1次定时在小区内收集有害垃圾,收集时将套在有害垃圾桶上的垃圾袋直接收集至收集车,并将新的垃圾袋套装在有害垃圾桶上。物业每月组织1次有害垃圾的现场回收活动。
处置:收集后的有害垃圾由市政服务集团委托有资质企业直接运至园区有害垃圾存储点,交由市市容市政管理局统一安全处置。
4.其他垃圾分类投放、收运、处置
投放:居民在家庭将产生的其他垃圾投放至自己原有垃圾桶中。根据每个家庭的投放习惯,在每天的不同时段将其他垃圾投放至单元楼下蓝色其他垃圾桶内。
收集:物业公司安排人工每日2-3次定时到单元楼收集其他垃圾,收集时将套在其他垃圾桶上的垃圾袋直接收集至收集车,并将新的垃圾袋套装在其他垃圾桶上。收集后的其他垃圾运至小区内的其他垃圾转运点存放。
处置:由物业委托环卫企业运至园区垃圾转运站,交由市市容市政管理局统一安全处置。
六、试点投入项目
1.硬件维护:包括生化处理机日常维护、保养费用;垃圾房增添除臭设备以及夏季蚊蝇消杀设施;
2.日常运行:包括生化处理机微生物发酵菌种的定期更新,以及机器运行水电费用成本;
3.人工补贴:增设专人(2名)负责对各楼层的垃圾投放、分类情况进行查看、评分、统计工作,以及配合后期收运、处置及分类设施维护、宣传等工作的开展;
4.宣传奖励:根据试点小区居民日常厨余垃圾分类的统计情况,进行季度性和年终的评比,分设季度性奖励和年终评比大奖。
5.分类设施:
(1)家用垃圾桶及垃圾袋:为培养投放意识,向试点小区居民家中发放厨余垃圾桶1个,同时每户每日发放家用厨余垃圾袋1个。
(2)分类垃圾桶及垃圾袋:在试点小区现有分类垃圾桶的基础上,考虑适当增设和更换部分分类垃圾桶,同时配备适量的配套垃圾袋。
七、试点宣传及评价
为了引导居民养成自觉分类的习惯,由社区、物业、志愿者等相关人员进行入户宣传,讲解分类投放、收运、处置及评比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分类以后,根据分类情况,有针对性的上门走访居民,讲解投放方式,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重点对分类不准确的居民进行宣讲。通过季度、年度评比奖励的方式,引导市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做好奖励物质发放的登记。
物业对每天处理的厨余垃圾进行计量(计量数据包括收集到的厨余垃圾数量,分拣出的其他垃圾的数量,滤水后的厨余垃圾的数量,每天产生的有机肥料数量),做好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及可回收物的数量记录工作。
物业每半年度需对垃圾分类试点期间所有环节的经费进行核算,并提交分析总结报告。
20
菁英公寓垃圾分类试点经费安排一览表 |
|||||||||
序号 |
项目 |
内容 |
说明 |
数量 |
单位 |
单价 |
小计 |
合计 |
备注 |
1 |
硬件维护 |
生化机日常维保 |
生化机日常维修保养费用 |
1 |
项 |
30000 |
30000 |
110000 |
区财政补贴, |
垃圾房除臭设备 |
增添除臭设备及夏季蚊蝇消杀措施 |
||||||||
2 |
日常运行 |
生化机添加剂更换 |
微生物发酵菌种更新 |
1 |
项 |
20000 |
20000 |
||
水电费用 |
运行耗能 |
||||||||
3 |
人工补贴 |
人工增加费用 |
负责日常收运、查看、评分、统计等工作 |
2 |
人 |
30000 |
60000 |
||
4 |
宣传奖励 |
季度性奖励 |
季度性评比奖励 |
1 |
项 |
|
|
10400 |
已纳入2016年度园区生活垃圾分类物资采购范围 |
年终评比奖励 |
年终评定优秀分类居民奖励 |
||||||||
5 |
分类设施 |
家用垃圾桶 |
每户发放家用厨余垃圾桶1个 |
252 |
户 |
40 |
10080 |
29736 |
|
家用垃圾袋 |
每户每天发放家用垃圾袋1个(全年按400个计) |
98280 |
个 |
0.2 |
19656 |
||||
垃圾桶更新 |
120L(其他垃圾桶) |
50 |
个 |
280 |
14000 |
83350 |
|||
240L(其他垃圾) |
170 |
个 |
380 |
64600 |
|||||
垃圾袋 |
垃圾桶套装(240L) |
5000 |
个 |
0.95 |
4750 |
20
园区十中厨余垃圾分类试点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建设,探索垃圾源头减量模式和途径,缓解垃圾焚烧和填埋终端处置设施建设压力,根据市政府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求,我区将在金湖湾、水巷邻里、菁英公寓三个居民小区及园区十中重点开展以厨余垃圾分类为重点的垃圾分类减量区级试点工作。为提高试点工作效率,确保试点效果,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试点学校基本情况
金湖湾位于工业园区津梁街10号,共有学生教职工1700余人,厨余垃圾主要来源为每日提供的午餐(一顿)。
二、试点工作目标
在开展垃圾分类四分法的基础上,以厨余垃圾分类及就地处理为目标,通过一年左右时间的试点,达到试点学校生活垃圾减量20%以上的目标。
三、责任分工
本次试点的现场工作主要由工业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园区市政服务集团和园区十中负责,主要责任分工如下:
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总体方案及经费使用的审核、协调、监管等工作。
园区市政服务集团:负责方案的起草和日常运行的推进、协助监管工作,督促做好厨余垃圾就地处理工作。
园区十中:负责具体实施学校厨余垃圾试点工作,包括厨余垃圾收集和处置设施的管理维护、厨余垃圾的收运及处置工作。
四、试点运行模式
学校目前共配有油水渣分离机3台,自动油水分离器1台,以及生化处理机1台。学校每天所产生的厨余垃圾首先在厨房经过油水渣分离机的过滤,实现干湿分离。分离后一部分厨余垃圾直接送往生化处理机,另一部分则送到油水分离器进行分离处理,处理后的残渣同样送往生化处理机。
五、试点投入项目
1.硬件维护:包括生化处理机日常维护、保养费用;垃圾房增添除臭设备以及夏季蚊蝇消杀设施;
2.日常运行:包括生化处理机微生物发酵菌种的定期更新,以及机器运行水、电、燃气费用成本;
3.人工补贴:增设专人(1名)负责对厨余垃圾投放、分类情况进行查看、统计工作,以及配合后期收运、处置及分类设施维护、宣传等工作的开展;
六、试点宣传及评价
学校对每天处理的厨余垃圾做好计量工作(计量数据包括收集到的厨余垃圾数量,滤水后的厨余垃圾数量,每天产生的有机肥料数量等),以及其他台账记录工作。
学校每半年度需对厨余垃圾试点期间所有环节的经费进行核算,并提交分析总结报告。
22